其实戴麟趾总督也已经有这方面的计划了,市场传言怡和、太古、黄埔这些传统码头公司也已经与港府开会了,一切都在按步进行,香港快速发展的工业,也可以逐步解决大量的传统码头工人就业问题。
只是,未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暂停了一切大计划,毕竟港府也没钱,民间资本也不敢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做这种激进投资,别说港口,连原本快要立项的红磡海底隧道,也停了.
直到经济危机之后,原先历史上1970年才开始搞码头与隧道,待第一个码头成功也要到73年,这可就是接近十年之久了,各家工业在这段时间都是损失惨重的要不然,香港的工业可能会更强。
魏泽涛则说道:“那或许我们应该加大在湾湾和新加坡的投入,这两个地方成本更低,且都有货柜码头建造计划;未来有什么新产能,可以考虑去这两边。”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都是华人地盘,也适合我们投资,我们在香港的工业规模已经太大了,已经有的就算了,但以后增加的,也需要放在海外生产了。”香港也才350万人左右,这种人口是不适合一直在继续投资的,自己早期很积极在香港建厂,除了本身需求,帮助香港穷人脱贫也是目的之一,但如今香港的经济基本上已经不会让人挨饿或者极端贫困了,那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以后,按照正常商业逻辑就行。
湾湾的人口更多,新加坡的位置更好,这两个地方都是未来的亚洲四小龙,地产行业或者本地服务行业都会是未来亚洲前几,也非常适合自己去投资。
魏泽涛笑说道:‘好的,那后续我这边工厂产能扩增,会往这两个地方考虑。’
“优先湾湾,新加坡那边等政局稳定了再说。”杨文东又提醒道:“我们以后的资本,绝对不去有ZZ风险的地方。”
“明白。”魏泽涛答应道,
资本最需要的是稳定,一个地方如果乱了,就算政府保住外企,可各种供应商、工人、交通都乱了,也没办法运营了。
杨文东接着说道:“英国这边就先这样,如果我们后续发现在欧洲投资大有可为,那以后就考虑增加投资,不过也不一定在英国,到时候再看。
这些年来我们在欧洲、美国不停地赚钱,也需要在这边有所投入,这样才能稳住市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