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在将光盘拿回家,利用地下室主电脑的算力,以及人工智能小程序算法的加持,高远不出十几分钟就破解了板仓卓设置的密码,获取到了里面那个未完成的程序。
当然,因为程序属于未完成的状态,故而高远也没办法直接通过程序的运行来判断这到底属于什么程序。
于是,高远也只能将程序导成源代码,从而来分析这些代码所组成的程序用途。
而确实,每个人写代码的习惯都不一样,尤其板仓卓还是二十年前就开始写代码的程序员,真要说起来的话,他跟自己有三十年的代差,所以这更是为高远探明这些程序的意义无形的增加了阻碍。
但是,本来高远因为以上的情况以为自己要看懂板仓卓的程序需要不少的时间时,结果才用了半天,基本弄懂了板仓卓的编码习惯,以及看懂了部分代码逻辑之后,却是令高远没有想到的,自己居然莫名其妙的看懂了板仓卓这个软件能够实现的功能——
虽然,因为程序没有彻底完成,无法百分百确定这个软件真正想要达成的目的。
但就现有的代码,高远却能看出来……
人脸图像算法模型、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雏形……
等等的功能加起来,高远是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之前自己在研究生时期,跟着导师学习过的「AI换脸」技术嘛?
虽然板仓卓的程序很基础,甚至一点完成度都没有,但是这个程序设计的思路,已经很接近「AI换脸」技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