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越厚重的云层,降落在烟雨迷蒙的江南。空气里不再是敦煌的干冽风沙,而是浸润着水汽与草木清香的湿润。商颂深吸一口气,肺腑间仿佛都染上了青苔与墨香的气息。
方慎与当地非遗保护中心及数位国宝级老艺人的沟通持续了月余,才终于获准在严格限制下,进入这座被时光封存的古典园林——网师园,进行核心片段的取景拍摄。
踏入园林的瞬间,喧嚣被隔绝。曲折的回廊,玲珑的假山,精致的漏窗,一池碧水映着亭台楼阁的倒影,时光在这里仿佛凝滞。拍摄选址定在了园中最富盛名的“殿春簃”及与其相连的临水轩榭。
这里曾是主人听曲赏戏之所,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明清文人雅士的审美意趣。文保专家与老艺人全程驻守,目光如炬,确保每一盏灯光的落点,每一个脚步的位置,都不会惊扰这沉睡数百年的精魂。
拍摄前日,临时搭建的化妆棚内气氛庄重。这次妆造的灵感,源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并融合了江南丝织与苏绣的精粹。
商颂端坐镜前,妆容摒弃了浓墨重彩,以极薄的粉底透出肌肤本真的莹润。眉如远山含黛,眼线细长微挑,勾勒出古典仕女的含蓄风韵。点睛之笔在于发饰——乌发被精心梳成优雅的“牡丹头”,发髻高耸如云,不戴宝冠,仅以数支点翠嵌珍珠的“薄纱贴片”簪固定。
这是昆曲旦角特有的发饰工艺,薄如蝉翼的黑色纱片,缀以细小的珍珠和翠羽,随着动作轻颤,流光溢彩,低调中尽显奢华。她身着一袭由非遗传承人亲手织造的“缭绫”所制的长裙,质地轻软如云霞,底色是温润的藕荷色,裙摆处用苏绣技法密密绣着缠枝莲纹,行走间莲影浮动,暗香徐来。肩上披着同色系的长帔,边缘滚着精致的“卍”字不到头纹样,象征福寿绵长。
安夕来则化身一位执笔的闺秀。妆容清雅,只在唇上点染一抹含蓄的胭脂红。她梳着更为温婉的“堕马髻”,发间斜插一支白玉兰簪。
身着一件素雅的月白色杭罗褙子,内衬水绿色抹胸,衣料上织有细密的冰裂纹暗花。她手持一柄古雅的湘妃竹杆毛笔,面前案几上铺着宣纸,姿态娴静,眼神专注,仿佛下一刻便要挥毫泼墨,将满园春色锁于方寸。
童瞳的角色是吹笛的乐伶。她妆容略施薄粉,长眉入鬓,唇色如樱。发髻梳成“双环望仙髻”,发间点缀着细小的银铃流苏簪,行动间叮咚作响,清脆悦耳。
她穿着一身改良的“水田衣”,衣料由不同深浅的蓝、绿色素缎拼接而成,形似水田阡陌,颇具田园意趣,这是借鉴了明代江南女子流行的时装元素。手中持一支紫竹曲笛,笛尾系着长长的杏黄色流苏穗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