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军挎子,一辆拖拉机,载着打窝用的苞米粒,外加搭建树窝子用的铁丝洋钉子锯子锤头等物资,一大群人直接搭不同的载具出了村。
都是自己村子里的人,村里的地块位置,辐射范围啥的,大家都很清楚。
岳峰跟几个猎队的队长一起沿着山脚下的地块在生产路上转悠了一圈,不到半天的功夫,陆续选好了大小七个打窝投食点儿。
这些投食点选址说起来原则也挺简单的,距离山牲口下山走出来的小径比较近,还有大量粮食灌浆快要成熟的区域,每次选址都选那种有一人多粗合抱大树附近。
说人话就是,人为投食的区域在山牲口之前下山必经之路上,周围视野还要开阔些,有大树能承载树窝子的基础。
一整圈溜达完,大家各自选择了负责的树窝子,随后岳峰跟几个头头一起,将树窝子的样式进行了最后的沟通。
说起来,这玩意儿也不需要多精细,就是以粗点的大树主干作为基础,用手臂粗的木头扎成平台,再踩着爬树的脚扎子将木头平台固定到最近的树杈上雏形就出来了。。
都是山民出身,家里院里的木头栅栏之类的活儿都是老爷们自己干,做这简易的树窝子一看就会,只不过需要耗费点时间收集准备材料而已。
洋钉子铁丝啥的都是现成的,剩下的就是收集一部分粗细合适的木头棒子,在大家伙儿的同力协作下,很快第一个树窝子就收拾的差不多了。
这个树窝子离地位置大概三米左右,借助着大树最底下窜出来的两根树杈当做结构固定骨架,边缘再圈上几根护栏防止人员掉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