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绍安笑着道:“没办法。赵总让我在胶东搞土改试点,每次派人下乡那些甲长和乡绅都跟着,老百姓有话也不敢说。我就觉得,得把他们的心气先拱上来,后面才好做事,所以就组织了个戏曲队。”
“效果怎么样?”
“我来之前刚在文登城里演了一场,看的人倒是不少,效果还不好说。”
“你们演的什么戏?有台本么?借我参考一下,喀尔喀那边儿其实也挺需要的,要是你那边效果好,我也弄个演出队。”
两人一边说一边回了住处,孔绍安从卧室床头的包里翻出了一本薄薄的册子,递给身后的刘铮道:“给。”
“这么薄?”刘铮诧异的接过来,再一看上面的戏名,顿时心说我勒个去!
......
同一天,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腊月二十八,位于山东宁海州青山乡的垂柳村外一座新搭建的戏台上,一出名为《白毛女》的柳子戏正唱到了高潮部分。这就是孔绍安所说的“戏曲下乡”了。
此时在台下,来自青山乡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挤在一块,或站或坐的黑压压一大片,全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台上的表演。有些人站的远,看不太清,索性就伸长耳朵听唱词。而在这些人的外围,还有好多从胜水乡、城阴乡和普济乡赶来的,足足得有两三千人。
此时台上演的,是第四场的高潮部分,喜儿进黄家做丫鬟已有半年,每天吃不饱穿不暖,动不动还得挨黄世仁的老婆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