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为了给自己加点戏,选择了沉浸式操控模式的她,痛感也随之延伸了过来。
切断感知共享,痛觉消退后,她看着逐渐黑下去的屏幕,一脸难以置信,大声喊道:“这是个什么鬼啊?不应该是我追着那小孩乱窜,作为剧情推动,让黑崎一护上来第1次看到虚,朽木露琪亚与其第1次相遇吗?”
在完全扮演模式下,角色死亡在所难免。
原剧情中的角色会死亡,在扮演模式下,到了相关的剧情时,由于剧情的收束力,多半也会死亡。
要想强行改变剧情,顶着反噬力和剧情收束力让其不死,需要消耗的本源点不是少数。
完全扮演模式下,需要扮演的都是原剧情中的配角或者一些路人小角色。
需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控制路人或配角在符合原著设定,符合人物设定的情况下,做出最大化的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中,原著中越是路人,越是边缘,甚至于只是出场几个画面的小角色,需要购买的“门票”费用就越低。
但很大程度上,这种本身人设模糊不清的角色,对其进行完全扮演下,能控制的自由度就越高。
而越是原著剧情中描写越多,人设越清晰的角色,完全扮演模式下能够控制的自由度就越低。
前者可以在剧情中未描写的区域,在符合一定人设的情况下,做出一些暗中改变,丰富角色的人设,甚至于暗中引导一些支线剧情的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