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30 英雄偶像理论(下) (2 / 3)

作者:飞鸽牌巧克力 最后更新:2025/8/29 7:28:00
        “我们先从它的语源来考虑这件事。”李理说,“一些语言中‘英雄’这个词源于‘保护’、‘保卫’、‘拯救’,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看出它的定义来源;而另一些语言中它的意思是‘受启者’,那代表着某种特殊的——我们可以说是天授的——超人智慧;而在你的母语中,先生,假如单纯从它的字面解读,我们把人比作植物的精华与动物的头领,那是在说英雄的才能与气魄。”

        “就非得是雄的吗?”罗彬瀚故意这么说。但李理一点也没有被他带过去,她只是随意地晃晃手指。

        “让我们跳过一些历史因素造成的局限。”她说,“那对当前的讨论于事无补,尽管它本身是个有用的议题。眼下我们所考量的问题,在于集合了英雄的使命、才能与品德之后,我们仍然看到他们具有一些……共有的缺陷。”

        “缺陷?”

        “他们未完成。”

        “啥玩意儿?”

        “让我们这么解释,”李理说,“我们总是很容易在故事里看到两种正派角色。其中一种更年轻,英勇,肩负着尚未完成的事业。而另一种更年老——那不需要是真实年纪上的老迈,真正的重点在于,那是某种状态的完成形式。这两种人可以有许多相似的品质,但通常我们只会把前者视为英雄。”

        罗彬瀚有点糊涂了。他仍不明白李理想告诉他什么,但对这个话题也还未失去兴趣。

        “所以,年老的算啥呢?”

        “我们有很多词来形容它:圣贤、导师、英灵、神……而如果你问我,我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偶像。我看到你在发笑,先生。那显然是你觉得‘偶像’这个词不够严肃。但是若你仔细推敲过我们日常的一些词汇,你会发现它在过去的意义要沉重得多。”

        李理又回到了最初的墙边。她把背靠在墙上,看着角落里的一台笨重机器。

        “当人们用泥木制造的塑像来表达祭祀时,那意味着他们面对着一个稳定的、不会再产生重大变化的形象,先生。”她说,“通常,那只能是死者或神灵,或许它们的某种原型曾得到过生命,但它们得以受塑却总是在那之后,在它们的命运彻底终结和定型以后。有时在某些故事里它们又被以某种形式复活过来——神降、天启、留下的遗物,又或者秘密隐居的老者,但那并不改变事实:事实就是他们已经结束了。没有旅途需要他们再去完成,没有困难需要他们再去克服。因而他们也不会再被视为英雄。先生,如果我们现在反过来推论这件事,那就能很轻易地得出结论:英雄是未完成形式的偶像。通过形式上的征途,最终他们要解决外部的危机,又或者自身的精神困境,直到他们所背负的使命被完成。那时他们才会被转化为某种偶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