艏部向下平稳航行的093G,传出低迷而沉闷的低频航行声。
艇体尾端投放舱口耐压金属盖打开,一台直径约四十厘米左右外观呈球形的微型海洋被动声呐随之离开艇体,来到外界,同无数海水接触,悬浮于海水之中。
投放过程产生的细微噪音隐匿于航行噪音,迅速消散,整台声呐仪器维持悬浮状态,30分钟之后,仪器内部水柜将会释放空气,失去浮力,沉入海底启动激活,进入工作状态,探测监视海峡入口来往船只。
第一台微型海洋被动声呐投放到济州海峡地区001号编码区域,而第二枚到第五枚声呐,相继投放至002—005编码区域,分布于济州海峡主入口。
很快,一组微型声呐投放完毕,093G关闭尾部投放舱口,离开济州海峡入口区域,迎向第四海底山谷。
微型被动海洋声呐有效工作时间约三个月,可同时定位识别10个水面目标,获取其声纹数据,单台造价约30万人民币,主要用于监视探测水面目标和水下目标。
当内部电池下降到工作安全警戒线,水柜充气,上浮至3米深度,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并通过无线电装置向后方的青城核潜艇基地发送声纹数据信息。
第八百六十章没个真东西,谁跟你交心(25/700)
如果足够幸运,有机会获得从济州海峡通行的日本常规动力潜艇声纹数据。
当然,若是恰巧遇到美军核潜艇从微型被动海洋声呐上空路过,且没有启动SVC声纹修正系统,获取其真实声纹数据,那简直就是中了十亿级别的彩票,堪称超级大奖。
只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先不谈核潜艇从声呐上空路过的概率有多小,就算真的碰上了,在SVC声纹修正系统面前,所有的声呐探测扫描行为都算得上白费功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