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属于那种状态已经特别好,不需要再去找状态的选手,比如女子400米就是典型,米国队一直都是这个项目上的绝对霸主,因此他们的状态已经调整得很好,只需要平稳顺过去就行,甚至会稍微的压制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可以给身体一个缓和的窗口期。
不然的话,如果你的状态持续性提高下去,就意味着你在训练中为了维持这样的状态,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而你训练强度越来越大,意味着你受伤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两个相矛盾的东西。
也是一个强大的运动员和运动团队,需要考虑的是。所谓状态出早了,其实意义是这个,而并不是说运动员在比赛里面跑得快不好。
如果只是比赛里面的一枪,对于身体的负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起码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即便是受了一些伤也能恢复。可如果持续性在训练中,都要不断提升强度,甚至维持一个极高的强度,那才是可怕的事。
事实上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一个周期里面99%的时间都是在训练中。
而不是在赛场上。
所以为了让自己在训练中不花那么多时间精力承担那么高的受伤风险,去维持训练强度,这才是运动员压制状态的原因。
当然如果你压制过头了,很可能会让你自己的状态掉了,到时候即便是上了强度,你也可能上不来,这也是运动员自己需要自负的相关风险。
没有绝对的选择。
怎么选择完全在运动员和团队自己本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