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Fx=Fcos55°=57.4kg、Fy=Fsin55°=81.9kg。”
“两者相比较,答案就出来了,乙的Fx只有甲的84.2%,而Fy却是甲的112%。显然,甲跑动时的向前性要比乙好。”
苏神在白板上写完,然后放下笔,道:“这就说明“传统后蹬式”技术较“蹬直式”技术优越,在后蹬时不要求支撑腿过早用力蹬伸,而是等重心移过支撑点较远后才进行后蹬,这样小腿前倾大,后蹬角小,跑动时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小,增大了向前的水平分力而减少了人体向上的垂直分力,提高了人体水平位移速度,利于跑速的提高。”
兰迪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问道:“那这里有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没有解决。”
兰迪果然是大师级,看问题都会“刨根问底”,不是你不懂随便看点就可以忽悠过去。
苏神也已经习惯了,等着兰迪,看看兰迪要说的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
如果一样。
正好引出一个新的技术概念来。
“那就是即便是角度也可以做好,可力量和角度的搭配呢?还有躯干位置、送髋位置、尤其是之前的转换如何做到流畅自如?这里面的变数,恐怕不小吧,苏。”
“而且如何在运动过程中让折叠做好,这些还是没有解决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