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特虽然输了,但还是最佳人类百米的标本。
从北亣京奥运会横空出世开始,博尔特就在质疑声中前行,不少人怀疑他服用禁药,但他对此不屑一顾,在百米赛前他就强调,「如果连我都不清白,那么这项运动也就彻底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不在乎接受多少次药检。」随着时间的前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博尔特视作人类挑战速度极限的范本。无论是他的身体构造,还是基因,科学家都能在细微处找到这个「怪物」异于常人的地方。
小鹰国格拉斯哥大学有着「DNA猎手」外号的皮奇拉迪斯教授,曾经花费10多年时间致力于收集长跑王国肯尼亚以及在短距离项目中占据优势的美国、尼日利亚、牙买加等国家短跑运动员的DNA,「对他们的基因进行分析后发现,确实存在着与瞬间爆发力类竞技项目有关的基因类型。」A3基因,具有增强肌肉构造的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大约75牙买加短跑运动员的A3基因类型为「CC型」。皮奇拉迪斯教授解释说,属于「CC型」的人,在其短跑时可产生瞬间爆发力的快肌纤维内部,会产生一种能够强化肌肉构造的特殊蛋白质。因此,即使肌肉纤维高速收缩,也能够获得足以耐受的强度。要知道这种肌肉纤维在澳大利亚运动员中的比例仅仅为40。
抛却基因论,一度人们也曾对博尔特
196米的身高摇头,因为传统意义上,身高过高会影响短跑速度。但博尔特还是颠覆了这一切。他拥有很好的躯干比例,他从鞋底到胯部有110厘米,在跑步的过程中重心就很高。博尔特最长的一步可达到295米,而其他选手平均只能达到243米,因此100米的比赛中他能比对手少跑3至4步,也就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科隆生物力学研究所所长布吕格曼也认为,博尔特的踝关节和膝盖比较僵硬,这样就比其他选手能量损失得少。博尔特每一步的力量达到450公斤500公斤以上,相当于他100公斤体重的近5倍。而他在跑步时上身几乎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因此不会因为多余的动作浪费能量。当然,博尔特在跑道上的每个细节都不能被忽略。《泰晤士报》甚至花了整整一个版面邀请专家研究博尔特的百米比赛。《泰晤士报》认为如果把100米分拆成10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非常神奇,「博尔特证明他自己在历史上不仅仅是最快的,甚至在比赛中的每一段都是最快的。」
《泰晤士报》的研究表明,博尔特不仅在100米中是最快的,在30米中也是。他的时速高达402公里,甚至比服药的本·约翰逊在汉城奥运会的表现都快。在50米的时候博尔特的速度依然是世界第一,时速接近4345公里,60米以后更是达到了45的时速。这是他为何能统治这项比赛的原因。「
男子100米,一般运动员完成需要4445步左右,而博尔特是41步。
这就像41根链条一样连接,每一步都那么轻盈,而且一步比一步更轻盈,每一步的节奏感比任何人都强。
科隆体育大学生物科学与骨科研究所运动科学专家斯蒂芬·威尔瓦赫,和他的同事就顶尖运动员的出发进行了研究:「事实上,博尔特达到他的最快速度所需的时间比其他运动员要长,但是当其他运动员慢下来的时候,他能一直保持最高的速度直到接近终点,他的高尾速是独一无二的。」
的确在70米处,博尔特的时速更是高达4506公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