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每一次落地的时候,通过机械的加速,快速开始完成一整个完整的着地动作。
这样一来,看起来只是一个细节的调整,耗费了劳逸除了肉体打磨之外,大量的专项调整时间,有人问为了一个不置可否,没有前例的动作,这么耗费时间,值得吗?
可是劳逸不会想这么多。
他就是那种认定你专业,你说了,我就相信,100%相信,并且去做的人。
教练水平低,自然会坑了他,但是如果教练水平极高,那也会在他强大的执行力和信任力下,爆发出色的能量。
又因为这样做,扒地更加的结实有力,更加流畅,尤其是后者,这让劳逸的弧形扒地很自然就开始变得比之前更加“笔直”。
而奔跑路线“笔直”了,这在短跑里面,你多“笔直”一点点,可能都是不小的收获。
终归,这还是一个0.01s都可以决定胜负的竞速。
尤其是高手,想要突破已经是很难,任何的可能,都不会放过。
破十后,能提高一点硬实力,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