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这些文化人,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基层,皇权的触手根本伸不到基层去。
但不论是刘汉、曹魏还是司马晋,但凡掌握皇权的统治者脑袋清醒,就一定会想办法向基数更大的下层寒门、豪强传播知识,以切断世家门阀的命脉,瓦解世家门阀的根基。
灵帝创立的鸿都门学,还有卢植蔡邕等人刻录的可供天下人传抄的熹平石经,就是被人诟病的灵帝对抗门阀知识垄断的例子其二了。
鸿都门生不是太学生,也不从大儒们学习四书五经,却被灵帝征辟进入侍中寺,参与中枢决策,出任地方行政要职,最终遭遇士人激烈抵制而宣告失败。
熹平石经,则以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开经文范本,轰动天下,石经刻成后,立于太学门前,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街塞道。
鸿都门学的改革太过激烈,灵帝没能分清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没能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最终失败。
熹平石经,则成功拉拢了基数广大而求学无门的寒素之士、极度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豪族,使得失去了士人拱卫的门阀败下一阵。
一个个看着像大圣人,口口声声有教无类的学阀、门阀,纵然心中百般不愿,万般不舍,也不得不在公开场合承认石经乃是天下大善,陷入一种集体性的、被迫的“真香”境地。
毕竟公开反对石经,就等于质疑圣人之道,这在名教至上的时代,无疑是政治自杀。
譬如袁氏以《孟氏易》传家,熹平石经却采用《梁丘易》为标准,袁隗一开始甚为不悦,最后面对天下士人尽皆称善的情况,也只能脸上笑嘻嘻,心里马买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