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光复之命脉,关中能否成大汉王业之基,亦决定于这二百里郑国渠之上,不可不重之又重,慎之又慎。”
刘禅看着眼前山石,轻轻颔首。
对于农业社会而言,水利工程就是国家命脉所在。
都江偃、郑国渠、灵渠,这三项大型水利工程,功在千秋,一直沿用到一千八百多年后,全部都为秦国所建。
这大概也是秦国以偏隅之地,一国之力,抗衡最后吞并其他六国的原因之一了。
其他山东六国,没有一国比秦国更重视开渠水利之事。
而丞相之所以能以益州一州之地抗衡曹魏,也与兴修水堰陂塘,重视水利不无关系。
这是秦并六国的道路啊。
想到这,刘禅又忽然想到扶风郡那条同样年久失修的成国渠。
由于大汉的敌人在关东,所以丞相暂时把屯田的重心,放在了距潼关更近的左冯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