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
由于泾水出落虎山山口这一段河道坡度较陡,水流较急,泥沙非但不会於积,反而会被水流冲刷带走,常年累月,便会导致河床下切。
所以,秦始皇时代开凿的郑国渠渠首,经过四百余年的演变,到此时已高出河床下切后的泾水近丈,除了每年雨季洪涝时有水流入外,其余时候完全处于荒废状态。
没有了泾水的大流量注入,仅靠几条出自北山峪口的支流,在水流缓慢且流量不足的情况下,贯穿整片左冯翊的郑国渠主干渠泥沙於积便是必然之事。
这也就导致了郑国渠失去了调蓄之效。
旱时水位很低,渠水被沿线的豪强大宗们层层截留,自耕农难以借此灌溉田地。
雨季来临时,爆发的山洪又会涌出渠道,漫灌整片南冯翊,田地多在渠南的自耕农又要承受天灾。
左冯翊几万自耕农之所以贫苦,以至于投渠自溺,不是没有原因的。
刘禅巡行冯翊诸县时,对这条非但不能泽被冯翊黎庶,反而成为了冯翊祸害的郑国渠印象很深。
丞相今日此来,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郑国渠问题,为郑国渠寻找新的渠首,引泾水入渠。
刘禅与杨条聊了一些接下来准备如何分批训练羌骑的细节,又与其闲聊了些下聘的琐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