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人控扼了中枢,压制关西人的崛起,又激化了汉羌的矛盾,导致了百年羌乱的出现。
闹出乱子后又五议弃凉,以邻为壑,只图关东一方之利益,把困难与祸害全部转嫁关西。
这种矛盾积攒了几百年,不是一时半刻能消解的,曹魏与颍川士族妥协之后,关西更是彻底淡出了政治舞台,连将都出不了了,更遑论什么三公宰辅。
这也是大汉重返关中后,京兆韦杜等大族主动献出部分户籍向大汉示好,主动寻求与大汉合作的原因所在了。
他们需要大汉的政治资源,大汉需要他们的治理能力,他们与大汉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关系。
筵席之间,言笑晏晏,丞相有条不紊地把朝廷接下来准备如何治理关中,需要在座诸族如何配合共治关中诸事一一道来。
譬如将曹魏从关中征发的所有役夫全部派回原籍。
又譬如朝廷将组织人力,调拨粮秣赈济关中百姓,保证百姓能撑到秋收,但需要本地世族配合大汉进行第一次秋税的征收,以及民户的重新编户。
关中世族大宗不止在座诸族。
但在座诸族几乎是关中世族豪强中势力最强的几家。
倘若最有势力的韦、杜、金、吉、苏、马诸族都配合征收租税,配合编户齐民,其他小豪强就很难进行暴力抵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