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有昭烈打下的底子,幸有丞相以身作则为天下范,于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不为门户私计,不汲汲营营于私产,一致以抗曹复土为要,使得这府兵之制在大汉上层一致通过。
刘禅把自己知道的,最近几个月能想到的全部说了出来,接下来基本就可以撂挑子,让丞相他们进行细化与实施。
等到这一套制度运行起来,再看看到底存在哪些漏洞与不足,逐一进行修补就是了。
以丞相经天纬地的济世之才,再加上丞相组建的这一套务实避虚的班子成员从旁协助,刘禅不认为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操心的。
事实上,这位天子脑子里还有一整套关于如何均田,如何清查梳理户口田亩的作业可以照抄。
只是现在时机未至,大汉的官吏还没有安排到刚刚打下来的关中、安定、陇右诸地任职,朝廷对各地情况都不了解。
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待大汉将关西的情况初步厘清,也待大汉拥有一批拥护皇权的府兵在手,就可以慢慢进行改革了。
制度上的变革,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掣肘的事物也太多,纵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摆在眼前,也未必有条件去实施。
待关中战事彻底结束,刘禅就该把目光放在生产力与生产效率的提升上去了。
相较于制度的变革,器械与技术的变革,对于刘禅这个穿越者而言阻力更小,见效更快。
单是先前的龙骨水车与曲辕犁,就足以使得人均产量至少提高三四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