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所有制度中,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一项,便是物勒工名。
也即在所铸物件上铭刻负责人,从官员到工匠,每个环节责任到人。
其次一项,便是大汉设有对出厂兵甲器械进行抽查检测的流程。
每批次生产出来兵甲器械,都会被相府的金曹掾抽至少一成出来进行质量检测。
既测误差,也测强度。
非但如此,丞相还设立了非常成熟且完整的工匠培养体系,让军备产能及效率大大提升。
老工匠三月就能带出学徒,新工匠半年就能出师成为老工匠,优秀者还能得到优厚奖赏。
如此制度,看似浪费时间,难以实现,实际操作下来,不但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资源,对工匠个人本领的要求也变得更低。
换言之,魏军的工匠,是难以短时间大规模训练的手艺人,而汉军工匠是继承了秦法,可以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工人。
当魏吴还在凭手感去冶炼铸造甲兵时,大汉已在丞相与丞相夫人的主持下,依靠训练周期短,制造水平却并不差的工匠建立起了流水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