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幕布亮起,第一张PPT是青云镇卫生院近三年的接诊量曲线——像道陡峭的悬崖,2018年外伤急诊占比47%,到2021年跌到21%。
“不是我们医术进步了,”肖锋声音平稳,带着金属般的冷静,“是周边三个乡镇的卫生室垮了两个,老百姓要么硬扛,要么咬着牙坐两小时车去市医院。”
底下传来轻微的抽气声,像是有人被针扎了一下,又不敢叫疼。
戴金丝眼镜的专家原本跷着的二郎腿慢慢放平,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笔记本,节奏急促,像在打鼓。
林主任身体前倾,肘撑在桌上,目光紧盯着幕布,仿佛要从那张图表里看出什么真相。
第二张PPT切换成地图。
肖锋用激光笔点着青云镇与周边三镇的交界线:“这四个乡镇,直线距离最远不超过15公里。青云镇有CT机,马桥镇有中医理疗室,石塘镇的儿科是全市示范——可现在这些设备白天锁在库房,晚上落灰。”他停顿两秒,声音略微低沉,“而上周我在镇卫生所值夜班,有位农妇抱着高烧40度的孩子,走了三公里山路才打到车,到医院时孩子已经抽搐了。”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风声,像远处的海浪,一阵阵拍打着沉默。
肖锋看见后排那个查手机的乡镇干部放下了手机,喉结动了动;林主任摘下眼镜,用指节揉了揉眉心——那是他昨夜在报告里写的“基层医疗资源碎片化之痛”。
“所以我的方案核心是建立统一调度平台。”肖锋按下遥控器,第三张PPT弹出流程图,线条交错,像一张精密的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20急救中心数据互通,病人扫码就能看到最近的可用设备、空闲医生。比如马桥镇的X光机下午两点空着,青云镇的外伤病人就不用等;石塘镇的儿科医生上午坐诊,周边村的孩子可以提前预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