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警总团变得太快,几乎是以绝对速度的方式在适应这个时代、战场、后勤与战争的变化。
从最初的【人海突击学说】,强调通过战术与精锐士兵的作战抵御日寇。
来到郑县之后的【机械作战学说】,强调通过高度机械化的远程机动能力与机械化装甲作战来对付日寇,太原战役就是最好的案例。
到苏械断绝之后的【优势火力学说】,强调通过绝对的火力压制,通过有限的编制,打出超阶的攻击能力。
戴安澜此时的指挥学说与战术能力,几乎还停留在【人海突击学说】与【机械作战学说】之中。
他羡慕孙立人的机械化重装团,也羡慕邱清泉的苏制整合部队。
羡慕孙立人的弗吉尼亚军校履历,也羡慕邱清泉的【柏林战争学院】经历。
他是戴安澜,他是黄埔学生,他只是一名国产军官。
但他本名叫做戴炳阳,在考入黄埔军校之后,他便给自己改名戴安澜,意为【安天下狂澜】!
如今,沈总团长【入京】,将这北伐的重任交于他肩。
戴安澜终于觉醒,不再是那个跟在孙立人、邱清泉之后的小学弟,也不是在沈复兴保护之下的戴支队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