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别急啊,富人有富人的招,穷人有穷人的辙。不瞒您说,我个人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工业券上来的。别人弄不来那些产品,可我非但没缺过这些东西,反而还用这种规则发了财。就是因为我找到了规则的漏洞,成功钻了空子。”
跟着宁卫民就一五一十把他刚回城没有工作的时候,曾经在东郊垃圾场加入过盲流子的小团体,跟他们一起捡过多半年的破烂。
然后把信托商店的旧玩意翻新之后,高价卖给盲流子们牟利的事儿说了。
就连他利用信息差,从盲流子手里搜罗紫铜获取暴利的事儿,还有发现一个青铜器上交国家的事儿,也没隐瞒。
最后这才又进行了归纳性的总结。
“领导,穷咱不怕,重要的是穷得有穷的认识,总得先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再寻找壮大自己的机会。骑驴找马嘛,一步步来。千万别妄想一步到位,富人用好的,咱们未必。没新衣服没细粮,难道咱就不活了?旧衣服照样保暖,窝头也能填饱肚子。不然您说,都是手表,又是同一个牌子的,那商店新买一块和信托商行里买一块旧的戴手上,有差距吗?无论在用途上,还是在别人眼里,怕都是一个样吧?反而买主花钱少了,还便宜了呢。这就叫高性价比。”
霍延平是真没想到宁卫民还有过这么一段特别的经历。
他很难想象眼前这个会用手温去烘杯中的XO,能像“老钱”一样去享受洋酒的年轻人,一度曾经靠捡垃圾过活,居然也干过这么脏这么累的工作。
不过在他惊讶宁卫民成长之路不易的同时,更让其惊讶的是宁卫民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他“穷则变,变则通”的能耐,以至于他能把这么个人人嫌弃的苦差干成了一夜暴富的肥差。
为此,霍延平不得不承认,宁卫民好像天生就是从商的苗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