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用芦席,杉篙、竹竿用绳索捆绑搭建起来的。
过去的时候,一到了夏景天儿,京城就进入了"天棚季",各家的棚铺都忙著做搭凉棚的生意。
京城的气候是比较准確的。
一般按照天时,从旧历五月开始一直用到中元节秋风起了,早晚就都该添小褂了,天棚也就存不住,该拆了。
但搭天棚可並非自民国才开始,这行业起码也能追溯到明朝去。
早年间无论明清,京城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到了盛夏,为遮挡暑热的太阳,家里的庭院都要搭起高大的天棚,用来避暑纳凉。
后来这种方法陆续传入民间,除了像样的买卖家,一般老百姓的四合院里也搭起了天棚。
就连大小文武机关,各路衙门口儿,每年的天棚费也是列入正式公务预算里的。
可见当时的这个行业有多么兴旺,对於过去没风扇没空调的人,那是刚需。
甚至说句不吹牛的话,到了民国时期,不仅四合院能搭天棚乘凉,就是高楼大厦也可以。
像京城东交民巷的使领馆,各银行,都是几层的洋楼,尤其是东照西照的骄阳,確予人极大的威胁,每年这些洋人也在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