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就连内地的“摇滚教父”都还在沉寂期,顶多也就在京城的外国人圈儿里闹出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至于内地各大音像出版单位牟足了劲到处寻找新人。
想尽办法要把找到这些歌手包装得洋气一点,结果往往都是“土味儿时髦”。
专辑制作也都是一种业内通用的模式。
港台歌、外国歌,重新填上词,拿过来就唱。
随随便便就能卖个几十万,也没人在乎什么原创。
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内地的音像出版最容易赚钱的时候。
只要机器一开,就是黄金万两,哗哗印钱呢。
所以像斐翔这种货真价实“舶来品”。
而且已经在海外成名,用“金唱片奖”证明了自己实力的歌手。
简直就是最稀缺的珍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