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电影拍得足够好,一部接一部的积攒名气,就能长期带动一个区域的消费。
别说地方政府一定会大力支持了,就是他们拍电影的投入,也能够通过曲线救国的办法慢慢捞回来。
就比如说,拍摄场地,没有拍摄任务的时候,完全可以卖票让游客参观嘛。
再卖点剧中角色的服装和道具之类的,这不就吃上周边了嘛。
弄不好比真正拍电影分票房还能多挣点呢。
这不是做梦,国内也像日本一样,有很现实的例子。
1980年,郭凯敏和张瑜的一部《庐山恋》带火了庐山旅游。
此后这两个演员要再去庐山,当地政府都像供祖宗一样感恩戴德供着他们。
不为别的,电影创造的红利太大了啊。
那相当于给庐山种下了一棵能长期长出钱来的摇钱树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