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找到了,也多数都蜷缩在在犄角旮旯。
而且出入的客人多是些上岁数的欧巴桑。
绝不是像三十年后,什么公司白领、女大学生,富婆艺人,全往这蜂拥而来的盛况。
其次,三十年后盛行的夜店和酒吧也谈不上生意拔尖。
实际上除了极具时代特性的卡拉0K和迪斯科舞厅之外,这年代的歌舞伎町最受顾客青睐的店,反而净是一些让人眼花缭乱,却让人不知所谓的服务。
诸如“粉红沙龙”,虽然前后两个都是平时常见的普通词汇。
但是,当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店家只在宣传告示上写着“花瓣旋转,三千日元”的字样,就再没有其他了。
而“相亲俱乐部”的尽管同样具体含义模糊,好在收费标准却能暴露些许端倪。
“男性一千五百元,女性,饮料自由。”
这很明显应该是成人见面找乐的场所,否则不会有这样有违公平原则的规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