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和导演都不能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得厂里让拍什么才能拍什么。
另外意识形态上,喜剧片也不受待见。
以片种而论,哪怕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喜剧片”,地位也远低于“艺术片”。
说白了,如同公务员一样存在的电影从业人员,从上到下,只关心艺术成就和能否拿奖。
根本没人在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没人在乎喜剧片低成本,高票房的经济利益。
甚至八十年初期,一些导演拍的艺术片是刻意去远离群众生活的,他们反倒以票房高为耻。
所以在拍摄之初,这“求名分”的一关就先把父子俩给难住了。
哪怕有《夕照街的良好反响和热度在前,全没用。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低声下气四处求人,千方百计的找门路,给自己的电影弄“准生证”。关键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啊,求人哪儿是那么好求的?
这个过程注定会受到歧视,甚至是饱含屈辱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