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明带着他,跟村里人去他们的田里转悠,核对表格上的村民上报来的细节,成熟的程度,作物的品质,最后由林田对价格进行轻微的调整。
不可能每一个人的收购价都一样的标准,有些人作物好的话,会稍微给高点,有的人稍差一点,就会降低一点,但是总体来说都会比市场收购价高。
尽管对林田来说,作物不管是坏还是好,他都能通过灵气改良达到好吃的标准,但是他不想随便来,他必须树立他的标准。
一旦助长无差别对待的风气,村民就不会用心做事了,容易被他们反弹回头。
林田大概算了一下,把村里大部分的田地都给承包起来,五十多亩地。
地里种的大部分是玉米、稻谷、番薯。
其次是一些多种类的叶菜,种类杂的瓜果根茎林林总总各有一些。
算下来,他要花三十多万来收购。
看上去很多,一辆皮卡车的价钱,但林田自信能够赚到十倍以上的利润。
五十几亩地操作起来,不可能全靠林田一家人完成,但他可以把时间线拉长些,半年左右的周期。
在收获之前,林田只需进行灵气改良,再花钱找村里人来干活,就不需要他父母干太多活,充当监工的角色就可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