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黄呈石笑道:“哈哈,怨鬼之流,多半都有恶事在身,入了地狱也是要受刑的,如今来我这里受刑,也是理所当然,不浪费这身怨气,物尽其用而已。”
高见却忍不住皱眉:“大狱一起,冤者过半,不可能无滥,所以自然冤人怨气吁嗟,怨气肯定会引发天时变化,群生疠疫,水旱随之,如此必然令群众流落失业,人既失业,则祸乱之心怵然而生矣,倒不如一切还诸徙家,蠲除禁锢,使死生获所,才能一团和气,让他们好受些,祸事也少一些。”
黄呈石则微笑说道:“哈哈,高先生何必有这些妇人之仁呢?凡人如草芥,如稻麦,农人种植,按时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饱腹,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种花也是,若不修剪枝叶,花也会逐渐枯萎凋零,修枝之道,在于除密扶疏,这些地方,都是来自人口过剩的地方,任由其发展,才是真的造孽啊,到时候人一多起来,势必就要内乱,再之后甚至要造反,神朝也不是没有先例,君可知不祥之民乎?”
高见点头,这他当然知道。
不祥之民,是神朝的一个典故。
神朝曾有富民,修为不高,但擅于经商,积累数十万金而只得三境,天资自此而不得寸进,但捐钱献物,以得各方青睐。
不过后来,他遭灾死了,财产收归国库,被一位神朝的风水师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的评语给评价了一下。
如此一来,就留下了典故。
如果‘民’太富裕了,那么就说明有不祥之兆,可能会降灾。
而民要怎么才能富裕起来呢?那自然就是商业发达,不用借助高阶修行者的力量,也可以靠数量积累起庞大的财产。
要做到这样,就得让‘民’的数量巨大,以至于他们的积蓄和生产都能够抵达这个程度,靠海量的数量和低端产物硬生生积累出庞大的财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