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一章 荣返沧州 (2 / 10)

作者:大脑被掏空 最后更新:2025/8/1 6:22:55
        有些实在家贫的,全家只有那几身衣服,还都是单衣,于是便全家人都把衣服脱了,凑给家里的壮年男丁,让他穿着出去干活,家中女眷和幼子便缩在一起,有铺盖的就盖上铺盖,没有铺盖的就缩在稻草里,等着男人出去拿粮食回来。

        因为有这些穷人存在,所以沧州外城还是有很多人在奔波,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在做力工的活儿,搬运柴火。

        沧州附近没什么大型森林,毕竟都被砍伐光了,上千万人,每日烧柴都是天文数字,哪怕神朝地大物博,但一片地方的森林总归是有限的。

        但沧州那么大,荒郊野岭的地方,绵延百里的森林到处都是,每到寒冬之际,就有大批大批的柴火从其他县城源源不断的送到沧州来,供州城烧炭,取暖。

        可这么多的柴火,总是需要人去搬运的,平素里有水运,一船直接就运了过来,但如今寒冬,河流封冻,就只能全靠机关兽之类的大批量的送到城市旁边,再由力工之类的,去扛着背着进城。

        这些柴火,一小部分是直接给外城的人烧火用,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拿去烧炭的。

        这取暖,也是有讲究的。

        有钱些的,就烧好炭,像是银丝炭,就需要掘土层叠,装载入一泥塔内,泥塔动辄高二三丈,和小楼一般,封裹泥固以渐砑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上好的硬木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火炽,然后闷火三日,冷定,毁塔取出,方才能成就好炭。

        如此烧炭,炭硬如钢,吹火既燃,能烧一日而火不绝,无烟无味,用手抚摸而手不沾灰,炭身其上覆盖银丝,故名为‘银丝炭’,还有些讲究的,会在泥塔其中覆盖药草,如此成炭,不仅无烟不臭,还会有清香味。

        只是对柴火耗费巨大,每十柴耗去其七,成本不低。

        而条件只是一般,不是太富有的,就只能用普通的炭,有灰有烟,易碎,用手指抚摸,便是一手黑灰,但炭终究是比柴火要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