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蘸菜汤,这就是何金银来到北平城以后,第一顿“早饭”...
中间还有一则小插曲:聋老太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打今儿起,四合院里恢复“包灯费”。围城前避出去的人家,如果回来则由邻里转告。
或许是因为前些天何金银轻描淡写就“打发”走混混们的缘故,老太太面对何金银时,难得的给了个笑脸儿。还耐心的给他解释了一遍什么是“包灯费”。
“荣哥儿是新户,有所不知。一個洋电表就能管一大片宅院,索性就按家家户户的灯泡数量均摊电费...像你这样一户两灯,电费单子出来后,就要交两份儿‘包灯’钱...”
等何金银拉着牌儿车从南锣鼓巷拐出来时,天光已经放亮。不同于往日里的冷清场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来“打探消息”。
“傻柱,咱去哪儿?”
“建国门、崇文门、长安门...这仨都成!但凡有大事,都先紧着这仨城门贴告示!得嘞,咱离建国门最近,走着!”
还没到建国门,北河沿大街上就已经人头攒动。正所谓‘卖报卖报、各有各的腔调’,停业许久的报童们正兴奋的挥舞着报纸,声音嘈杂不一。
有的喊:“和局终于实现!请看北平时报!”
有的喊:“休战!休战!卖报!卖报!”
有那最省事的,鼓着腮帮子用手拍打着嘴巴:“掰掰掰掰掰掰(报)~纸嘞!”
何金银买下一份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廿三日的《北平时报》,不用展开,头版头条就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