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上的气质好特别,是人文部那边的吗?好可爱……”
打篮球的学生们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少女,她的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魅力。
末日在即,人们以理科和实践性学习为主,至于百年前的文学诗歌、美术音乐,这种在数据化城市看起来“华而不实”的东西,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以至于人们渐渐变得机器般麻木不仁。
幸好,上一任核心区议长及时发现了这一点——他提出警示,人们开始竭力找回上个世纪的艺术细胞。
康斯里汀大学开设大礼堂,每周都为全体学生提供公选课,每位学生至少在文学、美术和音乐中选择一门。然而,数十年来已经遭受过“人文无用”迫害的艺术家们,已经非常难寻。人文部招不到老师,经常要面对一个老师教上百个学生的局面。
“我听说人文部那边新来了个教乐器的老师,是不是就是她?”青年们猜测着。
“乐器?乐器是什么东西?”
“乐器是……世纪灾变前一种很流行的东西,我在博物馆里看过,它的音乐不是用AI合成,是人类自己编的。”
“人类也能编曲?那能好听吗?我从小到大听的都是人工智能编的曲子……”
“不知道,我有点想选音乐学科了……”
突然,一个刺猬头的青年与少女的目光对视上。他的脸上飞起羞红,就连手里的篮球都忘了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