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怯懦,遇事能避就避,能推就推。
更离谱的是,他在御前回答大臣奏对时,经常语塞结巴,场面极其尴尬。
为避免出丑,内阁干脆提前替他批好奏章,再整理成册交给隆庆。
他则一字一句死记硬背,第二天早朝再“原封不动”背给群臣听。
史书上对隆庆的评价,却并非全然负面。
《明史》称他“端拱为营,躬行俭约”,光是节省口粮一项,每年便省下数万两白银。
隆庆本人也很清楚自己的短板。
他明白自己没法像父亲那样把群臣当蛊虫一样操控。
干脆放手不管,索性“垂拱而治”,将国事全权交予内阁。
朝中大政,皆由群臣激烈辩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