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熊的失败,不是电子管技术落后,也不是科技路线错误。
而是北美借助盟友和马歇尔计划,利用集成化电路的廉价、易生产、快速迭代,抢占了更多市场,然后构成全球产业链、全球供需链,最终形成西方科技联盟这个延续至今的体系,并把毛熊排除在外。
毛熊没有外部市场,内部需求又越来越僵化,加上没能获得欧洲科学家移民红利,导致科技产物无法快速迭代,无法催生全新技术。
尤其电子管设备笨重且庞大,难以实现轻便易携带,更无法走进个人家庭,电子管也就越来越落后。
总的来说,冷战时期在科技领域,北美以市场化战胜了冰熊。
反观现在。
西方科技联盟在毛熊解体后,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电子终端。
然后凭借‘巴统’,以及后续的瓦森纳安排机制,杜绝了一切潜在对手成长的可能性。
甚至利用战争,抹除潜在对手,比如轰炸南联、制裁西亚、限制冰熊。
如此背景下,任何囯家和地区,都难以冲破西方科技封锁。
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能,没有市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