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今天参与载人航天。”
“我没什么特殊之处,学了一年手工焊,第二年工业升级,开始学习自动焊,如今三年过去,在AI帮助下,掌握了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空心阴极真空电弧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离子气体保护焊、搅拌磨檫焊。”
“此次有幸参与载人航天,是集体对我的信任,也是集体对我的一次考验,我誓死完成此次任务,帮集体打造首座空间站!”
镜头一转。
来自十里营街道-厂内职工大学的小黄,同样一边检查航天服,一边接收采访。
“我昨天还在工地扎钢筋,今早就被拉过来当航天员,挺不适应的。”
“但集体有需要,我赴汤蹈火也要完成!”
“兄弟们,等我回来再一起打够级!”
镜头再转。
来自三元重工的钳工,来自三元机械的锉工,来自中心医院的急救师,来自三元农业的建造师···
10名各专业工程师和数百名后备人才,构成三系空间站项目的主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