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举措能够导正士风、澄清吏治,都可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和说辞。
唯独徐亮雄身为本届会试主考官,身份特殊,事关大周科举体面,颇有商榷之处。
舞弊案因主犯吴梁自尽,已陷入十分尴尬之境,朝廷百官,士人庶民,疑虑丛生,议论纷纷。
如果徐亮雄坐实为蓄意舞弊,天下士民心中,大周科举败坏如此,朝廷威信颜面将荡然无存。
一向勤政治国颇有自矜的嘉昭帝,绝对无法容忍这等狼狈境况。
而大理寺最终取证审定,徐亮雄所犯为失职泄题之过,并不是蓄意舞弊之罪。
两者虽都是科举论罪,但其中罪责轻重,相差甚远。
只有判定徐亮雄虽为科举渎职,却为无心之过,才能给朝廷科举清正,保住最后一丝体面。
将科举舞弊案尽快尘埃落地,重拿轻放,让人快些遗忘,稳定朝局民心,才是嘉昭帝想要的结果。
韦观繇依照皇帝圣意,私下和吏部、刑部等主官商议推敲,入宫奏报之前,又和熟悉案情的杨宏斌推敲细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