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公子闻听此言,眉头微皱,继而脸色一正,说道:“兄长何必出言,我和兄长都是读书人,科举是我等学子毕生功业所系。
兄长饱读圣贤之书,因知先圣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如今有奸邪之辈,玷污国朝科举大礼,妄行鬼蜮舞弊之举,巧取仕途功名,致使兄长这等真才实学之人,堕于名落孙山之境。
此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你我都是儒家子弟,名教传人,既知其事,坐视不理,岂不愧读圣贤之书。”
年轻公子见自己慷慨激昂的话语,似乎没太打动周严,他脸上依旧难去犹豫之意。
心中不禁有些鄙夷,继续说道:“兄长应该知道,科举是朝廷抡才大典,素来为圣上和百官所重。
朝野内外对科举舞弊,向来深恶痛绝,兄长身历事中,知悉内部,就该当仁不让,慨然举告揭露。
兄长行此义举,不出数日就要贤名远播,名声大噪。
多少如兄长般苦读诗书的举子,因舞弊之举,遭受不公,名落孙山,他们都要为兄长振臂高呼……”
年轻公子言语缜密,情绪激昂,话语清正,周严心中被挑起一腔热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