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部分才情有限的举子,甚至到了第二日清晨,才滤清思路,生涩勉强的下笔。
而临近三场结束的最后一夜,许多学子挑灯夜战,彻夜不眠,耗尽所有心力,反复修改撰写草稿,力求尽善尽美。
其实出现这等情形,半点也不稀奇,本次入试举子三千余人,最终上榜的还不到百中取一。
历朝科举从乡试开始,注定只是少数读书人的青云路,对大多数下场学子来说,他们不过下场陪考走形式。
多少学子入贡院殚精竭虑九日,因为才情、心志、勤勉输人一筹,注定要和及第上榜失之交臂,最后只能感动一下自己罢了。
……
贾琮从三场开考首日,便已开始撰文,当日便完成了草稿,晚间对稿梳理一番思路,便早早熄灯休息。
三场开考次日,他又花了整整一日时间,对草稿进行细致推敲修改,其间修正数稿,连草稿背后都写满了字。
等到笃定定稿,再无疑虑错漏,已经夜风幽寒,月升东方。
他把草稿仔细折叠,放入被褥之下,又将空白的正卷小心收入考箱,便早早躺下歇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