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个人的思路文风,都有一脉相承的痕迹,得到过黄宏沧的拟题点拨,就能多少揣摩出他截题和设问的方向。
这对于苦读经义十余年,并能跨过门槛的举子,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些日子,吴梁已将黄宏沧那道拟题反复揣摩,从不同的破题方向,撰写不同对答方式的时文策论文章,已至滚瓜烂熟的境地。
而且,黄宏沧拟题之中,涉及到的经义典籍、先贤文集他都发散精读。
吴梁比起有解元之才的林兆和,虽然略有不足,但也是杭州府举子中不俗人物,自有自己一番才气。
通过这段时间钻研,对黄宏沧在拟题中透露的文脉思路、论述取向、气宇神韵等等,吴梁都已成竹在胸。
他相信周严多半也是如此……
只要黄宏沧编撰考题,就必定无法完全跃出此中藩篱,必定能够有迹可循。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应答撰文,便比其他举子占了极大便宜。
春闱大比,天下俊才汇聚,金榜夺名之争,何等激烈残酷,可想而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