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虽有非进士出身,常规不得晋升五品以上文实职的规则。
但一个出身豪门的勋贵嫡子,年资累计十余年,却连正五品都无法晋升,其中如何没有外因所制。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君不恩,臣欲弃。
嘉昭帝在四王八公冷眼旁观中登基,如何会提拔一个才略平庸的老勋嫡子。
朝廷文官集团,更不会允许一个毫无文华底蕴,打了武勋烙印的人物升迁坐大。
如此上下缘故交集之下,贾政才会就此坐蜡,沦为工部有名的吉祥物,雷打不动十几年。
但是,贾琮和贾政相比,虽出身同家同门,但却轻易挣脱桎梏,犹如新开天地。
且不说他身为当世文宗弟子,二度科场登科,书法词章名动天下,武勋出身对他在士林奠定坚实地位,已毫无肘制。
最要紧的一桩,他在乡试时那篇《士人明德不振》的宏文策论,振聋发聩的四言真法,更让他在文官士林中树立崇高位份。
当初翰林院事葛宏正,读了这篇煌煌宏文,心思激荡之下,曾当庭上奏,要举荐贾琮入翰林院任七品典籍。
如果不是嘉昭帝心有顾虑,予以抑制,贾琮就能以举人之身入翰林院,首开历代之先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