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子孙自小都在家塾读书,十三年前柳静庵致仕,便在家塾中教子弟读书。
加上柳静庵兄弟三房,这十几年竟出了七个进士,享誉天下士林。
秀才、举人在柳家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也怪不得柳静庵被人称为学圣,却为名下无虚。
贾琮拜柳静庵为师,在柳家的辈分可不低,被好几个年长他许多的柳家子弟,恭恭敬敬的叫小师叔,搞得他很不好意思。
柳静庵既收了他做弟子,传道解惑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可不是像以前贾琮上门请益,他只是就事论事的指正点拨。
贾琮经过了院试,下一步科场就要面对秋闱之试。
历来要进学为秀才,只要贯通四书五经,熟悉制艺之学,就具备考取的必要条件。
但到了秋闱,却比院试难了数倍,在秀才学识基础上,需精通制艺八股,纵横策论之术,试帖诗之法。
秋闱中八股中选难度已极高,要想达到中举的水准,天资和勤奋缺一不可。
而要写好策论,更是需要考生研读大量兵书、农书、律法、政论等方面的书籍,这样策论下笔才能言之有物。
所以十几岁的秀才有不少,但是十几岁的举人却不多见,因为年纪太小,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