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嘉顺王应景做题,也难不倒他们,左右就是多花些时间,揣摩作出就是。
也就不到盏茶的功夫,便有人将诗稿放入木盒,放入青渠中漂流而去。
这清渠建造巧妙,那石亭虽地势稍高,渠水中的诗稿却能逆流而上,顺当漂流进石亭。
自有女官取出呈给嘉顺清王等三人。
柳衍修、嘉顺亲王、张宇清都是当世文名卓著的人物,目光眼界都是不凡,对送上来的诗稿品评推敲,期间发出清朗的笑声。
想是送上的诗稿中多有佳作,各人又将看过的诗稿,放入三个檀木托盘,一刻梅花,一刻牡丹,一刻菊花,以示区分。
最后这三个托盘又被送到贾琮书案上,由他统一分册抄录,文会结束后,这些文稿都会编印成册,在神都乃至大周士林流传。
原先贾琮手头拮据,每天写上五张粗宣已算奢侈,后来探春和嘉顺亲王都送来大量笔墨,他自己手头又挣了些银子。
练字也不用紧巴,每天除了研读四书,天亮早起便练上十张宣纸,睡前再练上五张,每一字都全身灌注,细心揣摩。
算是过足了练字的瘾头,短短一個月时间,身体的肌肉记忆渐渐形成,原先对这身体尚存的一丝凝滞,也已无影无踪。
此刻他悬腕静气,下笔如飞,每一会儿就抄写出一叠诗稿,笔下书法古拙妍丽中已透出一丝老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