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孟朗坝建立官衙之后,很快吸引了勐腊的傣族土司那喜烈。
自吴三桂就藩云南后,当地土司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蚀,因此那喜烈对于打着旗帜反吴三桂的晋王残部极为支持。
他更希望借着李晋王在掸邦高原的威望,聚拢人心对抗吴三桂的压迫。
在他们的支持下,吴三省甚至在李晋王悲愤去世的六年后,还能拉起了一支以傣、佤两族为主的两万人军队北伐反攻,一度拿下了宁洱,也就是后世的普洱。
但最终还是不敌吴三桂统帅的清军,死伤惨重只能退回清缅边境。
五年后,三藩之乱爆发,吴三省觉得时机已到,再次收拢数千人准备北伐。
但当地土司已经不支持他了,更无力承担大概率会失败之北伐的损失,于是他们合谋用毒箭谋害了坚持要北伐恢复大明的吴三省。
八年后,西元1681年,改名朱红珍的朱璟淳,在一场内部争权夺利中同样被毒杀。
他与那喜烈之女的后代把大明王这个称号,送给了那喜烈的儿子那和,以换取人身平安。
而没了反清这个政治诉求之后,朱红珍、吴三省、靳泰等人的后裔与那氏土司反而和谐了起来。
南明残部利用那氏的保护,逐渐在掸邦高原安定下来,并和傣(掸)人展开通婚,逐渐本地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