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底,郑信命被俘的缅军四处寻找,才终于找到了阿迦达王的葬身之所,不过经过六个月的腐烂之后,已经无法辨认了。
不过好在阿迦达王生前有严重的糖尿病,被葡萄牙传教士治疗时切除了几根脚指头,尸骨还是很有特点的,加上随身几个小物件,终于确定了是阿迦达王本人。
满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正月初三,郑信把阿迦达王的尸体运到了阿瑜陀耶城中。
此时,经过一年多战斗破坏,阿瑜陀耶城已经完全成了废墟。
特别是城破之后,缅军劫掠后又纵火焚烧,宫阙民房都几乎化为灰烬,倒塌的房屋无法修复不说,清理都成了极大的问题。
同时,缅军并未对阿瑜陀耶城的尸体进行掩埋,因此哪怕经过六七个月后,城内还是处处传来恶臭,所有的水渠都被污染不能饮用。
郑信只能在王宫废墟前的广场上搭建了一个礼台,穷尽所有的办法为阿迦达王打造了一副符合国王身份的棺椁。
随后在幸存的阿瑜陀耶王朝旁系王室的见证下,为阿迦达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而在搭建礼台之前,郑信到处派出使者和管理到各处劝说躲进沼泽、森林的暹罗百姓出来。
而等他们到了之后,郑信不由得泪流满面,原本阿瑜陀耶城所在的平原是暹罗最精华的部分,只有尖竹汶一般大的领土上,生活着七十多万百姓。
但到了现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搜寻,竟然只找到了十余万百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