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碳硅集团与红隼资本的两位BOSS联合见了致力于空悬国产化的郭川。
俞兴倒也没隐瞒,直接谈到近期的遭遇。
郭川知道今天这个阵仗代表着什么,控制着自己的心花怒放,谈到现状:“威巴克它们是惯例的黑盒方案,系统一封闭,那就能把利润最大化,还能获取后续的利益。”
他认真的说道:“但是,俞总,咱们这个联合研发过程中越来越出现一个新的趋势,黑盒那种模式不利于汽车电气化所带来的持续升级。”
车企对方案的技术细节知之甚少,自然难以进行系统集成,也就难做后续的OTA优化。
“他们封闭,我们就开放,他们搞黑盒,我们就搞白盒。”郭川这话既是说给俞总,也是说给红隼的刘总,“供应商与主机厂密切的合作必然是更适合电气化发展的新模式。”
“俞总,碳硅集团本来就在我们立项之初的时候给过很多意见和支持,既然威巴克没法提供更深入的合作,那我们就要在供应链和研发上深度融合。”
“我这可以给碳硅集团开放二级供应商权限,如果碳硅集团愿意,也可以深入到我们Tier2甚至Tier4的供应链,直接参与质量认证的过程,这样就确保了质量问题的解决,并且是最快速的解决。”
深度融合不光是说,更是看怎么做。
郭川短时间里就把事情捋了一遍,迅速提出能够从机制上杜绝“威巴克事件”的措施。
威巴克这次是它的供应商出现问题,但碳硅集团又不可能干涉到那种海外供应链,而郭川这边的孔辉科技不一样,完全可以把权限放出来给碳硅集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