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铮南又说了句:“俞总,李总那个学习特斯拉用超跑赚钱造平民车的思路有点意思,你觉得能成功吗?”
“什么是成功呢?怎么界定?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能融到钱不断维持发展,这算不算成功?”俞兴先这么说,随即摇头道,“特斯拉的超跑到现在也就卖了两千多辆,蔚……咳,未来的李总能卖多少辆啊?”
他说道:“李总要是搞个噱头还行,要是真的靠量产跑车赚钱养家,那一定不行,国内的供应链一定会快速发展,造车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的,他能造出来的,别人都能造出来。”
俞总不知道李斌究竟要怎么个学习法,但觉得应该是前者,拿来搞融资就行。
跨界风的话题没有多聊,会议的主题还是碳硅自家电车的进展。
只是,不同造车想法的集中出现,这仍旧是个不错的饭桌话题。
俞兴过了两天又把这三家拿出来在和刘琬英、钟志凌、吕海颖、刘建凯等人的饭局上来聊。
“俞总,看目前这个情况,电车的三电都可以由供应商来做,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造车的门槛。”刘建凯不谈币的时候显得很正常,“既然能进来的人多了,那未来的竞争一定激烈。”
俞兴赞同这一点:“是啊,所以,还是需要加大技术方面的投资,不断积累技术优势,再转化为市场上的领先,然后就能积攒品牌价值,如果能在海外也相对公平的竞争,那局面就不错了。”
他又笑道:“刘割,我就指望你呢,你要是能搞币赚钱,记得给我投钱搞研发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