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说不得。
大公司病这种事吧,抽出来单独看就觉得滑稽。
他叹了两声,没有附和对方的批评,担心俞总反手一个截图就贴到百晓生。
邢宏宇返回去再看俞总最初的问题,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内容平台确实不太一样,不说内容就是绝对的第一位,但我觉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至少也是并列的重要性。”
他模糊了微视具体的数据和内容情况所带来的支撑,只说观点。
“唔,微视做起来的感觉不一样是吧,我这边讨论也觉得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目前这个阶段的获取,对于一线二线公司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俞兴这次回复就用了一些时间,“能进入跑道的选手具有相对平衡的起跑线,其它方面的重要性就获得凸显了。”
他下一句就问道:“但我看微视在内容这一块是学习的微博,也是利用明星效应,这是做前期的内容启动,还是有一系列的规划?”
邢宏宇这么讨论着,心里渐渐兴奋起来,回复道:“确实有参考微博的发展,我之前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明星效应是能迅速带来流量和内容的,但明星效应只是催化剂,不会成为护城河,这种路径是要把它转化为可持续的平台生态。”
俞兴对这种描述比较感兴趣,顺着这个切入点就继续往下聊。
两人不知不觉的聊了许久。
俞兴最后主动结束这次沟通:“邢总,感谢你的交流,我感觉受益良多,祝微视越来越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