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爹娘本来在府城开了个小针线铺子,后来赶上一场时疫,双双染上了重病没救回来。
家里的银钱都看病花销了出去,铺子也无法经营,那时阿婆和阿公都才十岁出头,两个小人坐吃山空,很快就养不活自己了。
后来经人介绍,去了大户人家签了十年的短契,阿婆因为有针线活的底子,被安排进了针线房,机缘巧合得了一个没有子女的绣娘看中,被传授了一手精湛的刺绣技艺。
阿公则因为机灵善言,去了少爷屋里当小厮。
后来十年契约满了,阿婆为了感谢绣娘的传艺之恩,把历年积攒的月钱大半都给了绣娘养老用。
原先是定好了,阿婆家把阿公养大,他便做阿婆的赘婿,谁知阿婆的爹娘半路走了,这话便也不作数了。
他倒是愿意和阿婆结为夫妻,却不肯做赘婿了,只让阿婆嫁给他,生了孩子要跟着他姓宋。
阿婆在世间也没什么亲近人了,只有阿公这一个从小一块儿长大的亲人,要离开他也不知道能去哪儿,便同意了。
阿公在少爷身边十年,也混成了小管事,手里有些积蓄,便提议找个小地方重新盘个铺子,做绣庄生意,他们才搬来了潍县的清水镇。
按理说阿公阿婆两人之间,既有恩,也有情。
23第23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