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很久。
他的战马已经挂彩了,马腿中了一箭,朱高煦一跃落翻身坐上了亲卫送出的备用马的马鞍,然后继续策马冲杀。
昭陵六骏,几乎各个满身伤痕,李世民当年如此,朱高煦亦不能免。
这是一场骑兵的搏杀,明军的具装甲骑在人数上占相对劣势,不过他们装备了精良的钢甲和高大雄壮的战马,论起集群重骑冲阵经验,更是远胜对手,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位举世无双的主将。
“御马回”的骑兵是数百具装甲骑加上三千铁甲骑兵,再加上剩余的六千皮甲骑兵组编的,这些倭军骑兵虽然勇猛异常,但奈何缺乏足够的破甲手段,无法对明军的铁罐头形成有效的威胁。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是缺少钢铁的倭军中难得的全甲部队了。
但骑兵对决就是如此残酷,取得结果的时间,也比步兵互相推兵线要快得多。
很快,“御马回”被明军的具装甲骑冲散,而朱高煦不顾疲惫,带领具装甲骑继续帮助明军中军步兵突破敌人的阵线这往往意味着耗资巨亿的具装甲骑会马力耗尽,跌落到敌人的步兵堆里站不起身,甚至送死。
可朱高煦没有退,他的部下也没有退。
随着明军后军解决了倭军的那支奇兵后,明军终于没有了任何顾忌,放在后军戒备的大炮和火铳手投入了战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