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朱棣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指着陇山的方向道:“传令下去,命我军各部向陇山方向集结,随后前出凉州卫待命。同时,让西宁侯派出斥候探明情况,若哈里勒果真断绝哈里·苏丹的补给,我们便趁机派骑兵出击,一举击溃帖木儿的先锋军;若是只是虚张声势,我们便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众将闻言,齐声应诺。
朱棣的这一决策,不仅是对明军实力的自信体现,更是对战局的深思熟虑。
从关中出发,到凉州卫虽然有上千里之遥,但沿途驿道兵站齐全,大军行军十多日可到,而到了凉州卫,不管是加强河西走廊的防御还是寻找战机与帖木儿军交战都在明军的掌握之中。
不管怎么样,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决策都是不会错的。
“三千营的位置要靠前部署。”
朱棣的目光又转向地图,他沉思片刻,然后指着肃州卫的位置说道:“若帖木儿前锋军补给断绝,可以以骑兵集群出击,一举击溃帖木儿军。”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那是明军的进攻路线,也是敌人的死亡线,这条路线,是帖木儿先锋军撤回别失八里境内最有可能的通道。
最后,朱棣又做出了一系列的细致部署,包括各部的调动、粮草的储备、斥候的行动等等,他的每一个部署都如同一颗颗棋子,被他巧妙地摆放在棋盘上,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战局图。
这时候,朱高煦身披战甲,大步流星地走出队列,双手抱拳:“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