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一十九章 尽心 (14 / 15)

作者:西湖遇雨 最后更新:2025/8/4 16:29:35
        “所以,诸位都认为,尽心难以致良知?”

        胡俨微微颔首应道:“然也,诚如伊川先生所言: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反方辩手们,并没有觉得胡俨的回答有什么不妥。

        “良知”是尽心论的一部分,属于专有名词。

        该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而在宋儒的话语体系中,有进一步的引申含义,朱熹在作《孟子集注》时对“良知”这个词的“良”作注时,用的事“本然之善”这四个字解释。

        呃,倒也不必一看朱熹做的注释,就觉得夹杂私货了。

        实际上,朱熹确实缝合了不少东西,也自己为了理论上的逻辑自洽而夹杂了私货,但至少在“良知”这个词上,朱熹所注与孟子的原意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良知”是一种先天的知觉,也就是孟子所谓不必思虑而能知觉的意思。

        同样,朱熹在注释孔子那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时,写的注释是“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知也”,这里面对于“知”的语境,跟之前是完全一致的。

        但跟先秦儒家零散地提到良知或知不同,朱熹把这个词跟之前所重点说的“敬”“诚”之类的一起提高了重要程度。

        在朱熹这里,良知是人生来就从天那里继承的东西,是天赋,是天灌注到人心中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